目前混合動力汽車主要采用鎳氫電池技術,但鎳氫電池的一些技術性能如能量密度、充放電速度等已經接近理論極限值。而鋰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容量大、無記憶性等優點,得到汽車廠商和電池廠商的一致認可,目前各國研發的重點正是鋰離子電池。
根據正極材料不同,鋰電池主要有鈷酸鋰、錳酸鋰、三元材料和磷酸鐵鋰四種。其中磷酸鐵鋰是目前最理想的動力汽車用鋰電正極材料。目前,我國車企推出的純電動車車型中,動力電池均為鋰電池,奇瑞、比亞迪使用的均是磷酸鐵鋰。
中國的《汽車產業振興規劃》提出,到2012年新能源汽車占車輛總產量的5%,約50萬輛。業內專家預測,到2020年,中國10%~20%的乘用車銷量將來自純電動車、充電式混合動力和其他新能源汽車。
雷諾-日產聯盟總裁卡洛斯·戈恩預測,未來10年保守估計全球將有10%的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看來中國的預測高了。
根據各地公交的士的電動汽車規劃,我估計未來3年有20萬輛這類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上路。深圳已經有30輛的士上路,成都計劃3年有1000輛公交是上路,各地的市場規模是這個水平。另外整車廠做秀、名人帶頭環保、大公司公車試點等會有30萬輛電動車上路。合計約50萬輛,3年市場需求。
“未來中國電動車的發展,是使中國的汽車工業與世界汽車工業拉近的最便捷途徑。企業在做好燃油車的同時,也要做好未來市場的準備和競爭。不能等到燃油車市場衰落了,等到電動車市場完全興盛起來再做準備,對機會的把握,對于企業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比亞迪王建均這樣看待比亞迪或者說中國汽車發展電動車的意義。
借鑒中國集成電路15年的發展歷史,沒有達到預期的主要原因是應用問題,不是技術問題。比如炬力很早就開發出BB機用IC,但是應用推廣不力,錯過市場機會。后來的MP3解碼芯片采用系統級思路,方便應用,成功了。
我認為電動汽車充電站是關鍵因素之一。現在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力挺充電站,并在鋰電池行業投資,希望他們在做實事。我在深圳葵涌看見比亞迪的充電站,聽說上海漕溪電動汽車充電站通過驗收。畢竟是太少了!
鋰電池發展的問題:盡管中國鋰電池生產量位居世界第三,但核心電芯材料需要進口。新華信等相關研究機構指出,我國動力電池生產設備比較落后,很多企業將注意力放在材料上,忽略了制造裝備的改善。動力電池在大批量生產前,應該將先進的自動化設備研究放在第一位。另外,我國動力電池企業大多各自獨立研發,其經費有限,僅能解決動力電池的基本問題,技術很難深入推進。企業之間缺乏充分交流,都希望了解別人的情況而不愿談自己的經驗,存在普遍的低水平重復研究現象。
我加二點,對于電子制造商的機會在于鋰電池的電路保護、智能充電管理和防爆技術。行業技術標準要有政府行為,有TD的力度,不能搞群體標準。EVD等一群仿DVD的標準沒成事,浪費了時間和資源。
鋰電池要成為真命天子需要過5到坎:材料、設備與工藝、充電站普及、行業標準和智能充電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