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這一景象或發生在太陽能光伏產業領域。
日前,有報道稱,一份《“十二五”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規劃》(意見征求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將于10月前后出臺。備受關注的是,在技術路線競爭中長期處于尷尬地位的薄膜電池受意見稿“力挺”,多晶硅與薄膜優劣之爭的懸念再次延續。業內普遍認為,意見稿或成為挽救薄膜頹勢的一根救命稻草,讓薄膜電池重現生機。
而對處于薄膜陣營的東莞而言,東莞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不僅入選廣東省第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東莞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發展規劃》也已正式出臺。業內分析稱,若意見稿屬實,將對東莞的薄膜光伏產業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薄膜電池轉化率要達到12%
據報道,意見稿指出,將在“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非晶與微晶相結合的疊層和多結薄膜電池。為了降低薄膜電池的光致衰減,鼓勵企業研發5.5代以上大面積高效率硅薄膜電池,開發柔性硅基薄膜太陽電池卷對卷連續生產工藝等。“這意味著薄膜電池已得到國家層面的認可。”東莞某太陽能光伏廠商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經歷長期冷遇后,生存狀況相對弱勢的薄膜電池或迎來大轉機。
與晶硅電池的長期競爭中,薄膜備受詬病的便是轉化率低。在意見稿中,到2015年,單晶硅電池的產業化轉化率(此處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比率,下同)達到21%,多晶硅電池達到19%,而非晶硅薄膜電池要達到12%。12%的轉化率,對薄膜來說,幾乎是一個革命性的技術突破。
以東莞宏威數碼為例,這家在國內頗具知名度的薄膜電池企業,公開宣稱的轉化率為9.5%。而在業內,一般的薄膜電池生產企業,其轉化率大致為6%~8%。就算是全球最大薄膜電池生產商——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其平均轉化率也只有11.7%。
“不論是在政策扶持上,還是技術研發上,薄膜都將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業內分析認為,薄膜之所以重新得到國家層面的力挺,一方面是薄膜電池生產中的低成本;另一方面則是,由玻璃經過工藝處理而來的薄膜電池不僅污染較少,而且耗電低。相關測算顯示,生產1瓦晶體硅太陽能電池需耗電3.5千瓦時,生產1瓦薄膜電池耗電則少得多。
轉化率是光伏產業核心
晶硅電池與薄膜電池之爭由來已久。在太陽能光伏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了晶硅電池和薄膜電池兩大陣營。其中,晶硅電池又分多晶硅和單晶硅。
兩者的差異主要聚焦在成本、耗能和轉化率上。在成本方面,晶硅電池的原料主要為硅材料,價格較貴,而且容易受到國際硅材料市場影響,波動較大。薄膜電池的原料主要為玻璃,成本較低,晶硅電池的成本大致比薄膜電池要高出30%以上。在耗能方面,由于晶硅電池生產工藝復雜,尤其是在晶硅提純中存在高能耗,而且污染較重。反之,薄膜電池工藝相對簡單,全程幾乎沒有污染。
不過,在最為關鍵的轉化率上,晶硅電池遙遙領先薄膜電池。晶硅電池轉化率可達14%~16%,而薄膜電池的轉化率只有6%~8%。“轉化率是光伏行業的核心,沒有轉化率何談產業化?”上述東莞某太陽能光伏廠商負責人說。正是在轉化率上的天生缺陷,導致了薄膜電池的節節敗退。
2010年8月,薄膜電池陣營發生“地震”,國內光伏巨頭無錫尚德宣布“反水”,停止其在上海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板生產計劃,轉向晶硅電池,引起行業極大震動。無錫尚德此舉被認為是晶硅與薄膜競爭的“分水嶺”,標志晶硅電池取得壓倒性優勢。薄膜電池隨即陷入低潮。
然而,僅僅半年之后,事情就發生了新的變化。今年1月,為促進多晶硅行業節能降耗、淘汰落后和結構調整,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環保部等部門制定了《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抬高多晶硅準入門檻。也正是這一次,讓晶硅和薄膜的走向再次撲朔迷離。
東莞光伏產業將是大受益者
“硅膜”之爭中,東莞是薄膜電池的堅定支持者。以宏威數碼為代表,東莞逐漸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薄膜電池產業鏈。如,宏威數碼生產薄膜太陽能電池設備,南玻和信義玻璃生產前端的玻璃材料。在電池產品安裝和并網發電方面,易事特公司生產的光伏逆變器,大容量儲電設備有新能源邁科公司的電池能解決。
“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像東莞這樣發展薄膜光伏產業配套如此齊全的地方。”宏威數碼執行主席范繼良如此感嘆。產業鏈如此完整,讓東莞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受到廣東省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在廣東省第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中,東莞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成功入選。
今年2月,《東莞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發展規劃》正式出臺,提出東莞將打造“一基地四園區”的硅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布局,即整體打造東莞硅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計劃到2015年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并建設太陽能電站、屋頂發電工程等惠及市民的項目。
“若《規劃》意見稿屬實,將對東莞的薄膜光伏產業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廣東志成冠軍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歐陽秋桂分析認為,東莞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不僅在廣東省內領先,在全國也頗具影響,一旦薄膜太陽能被寫進光伏產業“十二五”規劃,將對東莞光伏產業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