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電明的辦公室對面不遠處就是公司的食堂。采訪結束以后,他走進食堂,開始吃午飯。食堂里已經空空蕩蕩,不剩幾個人。盛飯師傅前面的菜盤也都快空了。乾照的員工四班倒,一度計劃換成三班倒,這樣公司能節省成本,工人也能拿到更多工資。但是最后還是因為擔心工人太辛苦而作罷。
鄧電明多次說起自己的團隊,說起員工。在廈門乾照光電,不僅管理層穩定,基層員工也非常穩定。幾年來,高管層不曾流失過一個人。51歲才開始創業,鄧電明認為自己走到現在最大的資本是誠信。他看上去有些嚴肅,但是聊久了之后會經常笑,還稱自己為“老頭子”。
下半年的放量是漸進過程
揚州新到了16臺MOCVD。到今年年底揚州的產能大約將為15萬片,廈門這邊約為2萬片。
問:太陽能電池產品與LED產品的產能如何分配?
鄧電明:我們公司主要的產品是LED產品,主要的收入也來源于此。太陽能電池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空間用電池。乾照是真正成熟掌握這個產品的核心技術,能夠大批量生產的公司之一;二是地面用電池。
問:公司不做空間用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的芯片?
鄧電明:這類電池的芯片由空間電力研究所來做。它是國家的機關單位,掌握了芯片的型號,但是我們并不知道型號的標準。這一領域的需求現在比較大。
問:公司在地面用太陽能電池方面主要的技術在于聚光太陽能?
鄧電明:這個領域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在光伏行業,現在晶體硅所占的市場比例比較大,因為晶體硅的研發時間相對長一些,產業化能力強一些。我認為太陽能將是一種歷史的趨勢,不管是礦物質,抑或核能,都不如太陽能清潔環保。這個過程只是時間的問題。
問:您是否打算將生產基地設在揚州?
鄧電明:我們有兩個生產基地。廈門新的生產基地正在建設中,今年能夠完成基建,明年將陸陸續續引進設備。現有的設備也會搬遷去新的廠房。
問:技術團隊有多少人?
鄧電明:八九十人,廈門加揚州一起。現在廈門所有員工有300人,揚州有500人。
問:跟德國公司定的16臺MOCVD已經全部到廠了?
鄧電明:全部都到了,現在正在調試。
問:今年下半年會有一個放量的過程?
鄧電明:這個將是有次序的,漸進的過程。
問:接下來還有產能擴充計劃嗎?
鄧電明:很明顯,揚州新到了16臺MOCVD。到今年年底揚州的產能大約將為15萬片,廈門這邊約為2萬片。明年就看這個新建的生產基地,同時也要看市場的需求。現在市場開拓出了一些新的應用。
問:在紅黃光市場出現了哪些新的應用?
鄧電明:比如說植物培育:水果、花卉、蔬菜栽培。這種室內栽培需要紅、黃光芯片。我們的芯片給植物提供了它們最喜歡的光,所以植物生產速度很快,而且看著非常漂亮,聞著就香。這個技術需要8個紅光芯片加一個藍光芯片。還有就是普通照明里面加入紅光芯片。現在由藍、綠光芯片制作的LED燈的燈光非常冷,而且會眩光,經過紅光的配色之后,燈光比較接近傳統的白熾燈。還有美容類產品。我看見過一個貝殼狀的應用產品,但是不知道名字。我還躺進去試了一下。
LED行業還沒有進入爆發期
真正的爆發在于照明市場的應用,關鍵在于怎么開這個口。公眾的意識需要改善。
問:現在市場上對投資LED產業的熱情比較高,公司面對競爭的策略是什么?
鄧電明:并不是有錢就能夠進入這個產業,技術壁壘比較高。目前臺灣企業在行業里做的比較好。但是在大陸市場上,與臺灣企業相比,大陸的企業在提供售后服務,加強與客戶的互動這些方面更有優勢。一個公司要做好,除了規模之外,產品還要好。LED相關產品很容易出問題,如果稍有不慎,很可能出來的一批產品都是廢品。穩定、可靠、以及型號齊全的供貨非常重要。
問:面對競爭,公司最自信是技術實力嗎?
鄧電明:包括幾方面,技術、團隊的穩定性、產業化的能力,以及資本力量。上市以后公司得到了資本市場的支持。這個新興的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必然有很多投資者進入。我對我們團隊很有信心。我們的人在這里,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大家的感覺很好。我們的員工很少有流失的,我們也很少去挖別人。
問:LED紅黃光外延片芯片的價格在下降?
鄧電明:價格下降是必然的,藍綠光產品也在下降。行業要發展,市場要擴大,就需要更多的人接受。
問:一旦出現價格戰,公司如何應對?
鄧電明:這要看公司的話語權。就我們公司來說,還比較有主動權。
問:行業全面爆發到來了嗎?
鄧電明:這個不好說,從2002年進入這個產業,就不斷有人問,什么時候進入爆發期。但是根據我的經驗,我不認為出現一次很明顯的爆發,導致嚴重的供不應求。這個行業,它處在穩定發展上升的過程。真正的爆發在于照明市場的應用,在于怎么開這個口。公眾的意識需要改善。節約100度電也是需求,多發100度電也是需求,但是排放量就不一樣。而且從老百姓的角度來看,價格是可見的,至于以后能夠節約多少電,則是不可見的。國家目前有政策支持,但是時間表很長,第一步是節能燈代替白熾燈。
問:聚光太陽能現在的技術水平如何?
鄧電明:我們的技術達到了國際水平,轉換效率約為38%至39%。這是產業化的水平,還不是實驗室里最高的。
問:是不是涉及到散熱的問題?
鄧電明:散熱方面已經發展出一些新的技術。原先是自然風散熱,因為電池跟空氣接觸的面積大。現在是把熱轉換為光。LED首先要解決的也是散熱的問題。新技術是一種逆向思維,既然可以把光轉換為熱,也就可以把熱轉換為光。但是這個技術還不是我們的產業,另外有公司解決這個問題。
問:如果以三年為維度,公司的成長點在哪些方面?
鄧電明:首先是LED領域,一些新的應用被推出,經過推廣之后能夠帶動市場的發展。其次是空間用的太陽電池。我們國家在海南建立了一個新的發射中心,這將帶來新的需求。一直以來國家能夠制造很多衛星,但是發射能力不足。海南發射中心建立之后,一年四季都可以發射。衛星對空間用太陽電池的需求非常大。聚光太陽能的市場還需要繼續培育。
問:聚光太陽能的確定性是不是比LED小一些?
鄧電明:聚光太陽能的市場還在培育期,但是LED已經在快速發展之中了。而且關鍵的是聚光太陽能技術還沒有商業化的案例。
最大的資本就是誠信
2006年、2007年的時候比較困難,有時候連續幾天都沒辦法睡覺。可是我知道邁過去了就成功了。2007年過完以后就比較輕松理財周報:對公司的增長速度怎么看?
鄧電明:前三年當然復合增長率比較高,年均達到60%至70%。我當然對這個數據很滿意。
問:創立之初資本是最大的限制嗎?
鄧電明:我們大家都是沒錢的人。我在國有企業干了幾十年,工資還沒有現在員工的一半,到2000年才開始拿年薪,2002年的時候我又走了。但是最重要的是人的信用,當時不管是銀行、金融機構,還是供應商,都給了我們公司很大的支持。那時供應商先把設備給我們用,說三個月以后產品出來了再交款。產品出來之后就有現金流了。
問:上市準備了多久?
鄧電明:從公司成立就朝著這個目標前進的。
問:從初創到現在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鄧電明:我看到網上一個報道說72位億萬富豪非正常死亡。對他們來說,邁不過去就是最大的挑戰。我有時候也是,但是我的性格比較好。2006年、2007年的時候比較困難,有時候連續幾天都沒辦法睡覺。可是我知道邁過去了就成功了。2007年過完以后就比較輕松。即使2007年在面對挑戰的時候,我也出去度假了,帶著我女兒去迪士尼,在迪士尼玩得很開心,可是回來以后還是睡不著覺。
問:未來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鄧電明:能夠更好地贏得投資者的信賴。
問:現在不管賣方機構還是買方機構對公司都非常看好。
鄧電明:看好,確實是我們公司很好。我們公司內部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誠信。我的最大的資本也是誠信,不管我的企業處于什么狀況,我都真實地展現出來。
問:您對公司的估值怎么看?
鄧電明:估值是市場的判斷。我當然關心公司的股價,但不會每天去看。
問:公司的規模放大這么多,管理方面有什么問題嗎?
鄧電明:坦承的說,人越多,就會出現越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廈門這邊比較穩定,我很放心。但是揚州那邊,大家的心態不如廈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