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工信部前部長李毅中在上海參加央視“財經論劍——新經濟財富論壇”時表示,發展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密切結合,不能忽視傳統產業的基礎作用,要把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融合起來。
七個新興戰略性產業排序有講究
李毅中說,現在標準的提法應該是五中全會和兩會上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對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排序: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
“在新能源上,現在議論比較多。” 李毅中說,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穩步發展新一代核能,開展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風電技術,加快智能電網的技術,開發利用生物能等等。在生物產業方面,大力發展基于生物技術的創新品種和生物藥物產品,培養海洋生物產業,促進生物制造關鍵技術的開發和利用。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范圍更加廣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開展通用飛機和直升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以及軌道交通、海岸工程等等,發展新一代衛星導航和運載火箭等等。新材料產業,主要是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的結構材料以及高性能的纖維和復合材料的發展水平,另外還有納米、超導、智能等等共同的基礎材料研發。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加貼近人類的生活,要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同時要大力推進節能汽車的發展。
李毅中強調,七個新興戰略性產業排序是有講究的,不是排在第一個就特別重要,排在最后一個就不重要,新一代信息技術覆蓋面廣、滲透性強,社會經濟生活各個方面無所不在、無處不包,在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的開始就要注意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兩化的融合是十六大提出的方向。
把握新型戰略性產業發展四大關鍵
李毅中建議,抓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個關鍵環節,組織行業攻關,共性技術難度大、投入多、風險高,單靠一個企業和幾個企業是很難完成的,需要組織各方面的力量進行行業攻關。
“純電動車電池是關鍵,目前電池的水平不夠,電池的重量一公斤有100瓦時的比能量,按照現在跑150公里消耗20度電,換算出來要200公斤重的電池,一個小車裝電池就200公斤,大大影響了電動車的產業化和商業化。成本也高,每瓦時要3—5元錢。”李毅中說。
其次,在原始創新的同時,要注意利用國內外已有的先進成果。李毅中介紹,我國的太陽能的多晶硅,轉化率只有15-16%,很低,而國外利用晶體硅做基板,轉化率是21%。我們在自己開發的同時要大膽地引進,然后消化吸收。
第三,發展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密切結合。不能忽視傳統產業的基礎作用,要把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融合起來。
李毅中舉例,我國現在一次能源的消耗煤炭占了大概70%,石油天然氣占了22%,加起來91.7%,新能源(包括非化石能源)包括水力發電,加起來占8.3%,按照規劃,到2015年,十二五規劃新能源非化石能源只不過占11.4%,到2020年大概是15%,85%還是化石能源,所以不能對化石能源的合理開發和科學利用放松和忽視,要大力提高煤礦的采收率。小煤礦的采收率只有15%,所以小煤礦不僅是安全的隱患,也是破壞資源,應該關掉。
他還提到,油田采收率的國際先進水平是40-45%,我國還有差距。按照目前新能源電動車的規劃,還應該加快一點,到2015年十二五當年的電動車產量只占全國汽車產量的1%,所以要高度重視燃油汽車的改造提升,讓它更節省、更環保,降低百公里的油耗量。
第四,要注重發展生產型服務業,改善市場環境。在發展初期,新興產業和現有的成熟產品不同,成本高、市場體系不完善、標準體系不健全,確實存在這些問題。同時,產品創新快、風險高,需要完善市場,組織實驗示范,培育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