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在提倡環保的道路上,索尼勾勒出了自己的“北斗星”。根據4月27日公布的“走向零負荷(Road to Zero)”環境計劃,2050年之前,索尼將從氣候變化、資源循環利用、化學物質管理和生物多樣性“四維一體”來綜合實現“環境零負荷”。“技術的索尼”希望由此成為環保趨勢的領先者。
具體而言,氣候變化方面,索尼將通過削減能源使用,力求溫室氣體零排放;資源方面,公司在資源使用量減半的同時,還將使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提高,今后力爭實現重要資源的零利用;此外,索尼還全面禁止可能存在高風險的環境管理物質的特定用途的使用,并且在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范圍內開展業務。
“‘環境零負荷’在實踐上是一個非常難以達成的目標。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外,其他社會環節比如電力公司、資源品公司等都要有環保經營上的飛躍,才能真正實現零負荷。”索尼中國地區環境事務副總監鶴田健志對記者說,“但只有明確目標,才能認識目標,并且為了達到目標而努力。”
他補充說:“雖然現階段索尼不敢斷言百分之百達成所有目標,但我們承諾,將會為達成這一長期目標而制定具體的目標和行動計劃,并且集整個索尼集團的力量進行推進。”
早在1990年代,索尼就在總部設置了獨立的環境推進部門,索尼(中國)有限公司也相應設置了環境科。2004年,作為索尼總部環境推進部門在中國的分支機構,索尼中國地區環境辦公室成立。這一部門最初的職責是統籌索尼中國地區的環境管理。
近年來,隨著中國對節能環保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索尼中國地區環境辦公室還承擔起把中國的環境政策反饋到日本總部的責任,以從產品策劃、設計等源頭就考慮中國的環境要求。在2007年3月1日中國正式實施《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時,索尼對在中國銷售的全部產品就進行了有效應對。
鶴田健志表示,索尼在環境管理領域擁有豐富經驗,每個環保目標的制定背后都構建有充分的支撐體系。為了向“環境零負荷”前進,索尼首先反推出2015年度之前的中期目標,包括單位產品的年耗電量較2008年度削減30%,單位產品的重量較2008年削減10%,源于石油的塑料原料的使用量較2008年削減5%等等。
另一方面,作為一家全球公司,索尼積累下來的環保改善舉措不局限于某一個國家或地區,而是應用于全球性的活動。要達成“環境零負荷”終極目標,索尼同樣必須在整個集團貫徹環保戰略,相應的技術開發也必須面向全球。
在技術創新領域,索尼的一個新變化是把環境技術確定為重要主題,比如為提高集團內部交流而召開的“環境技術會議”,集結整個集團的資源成立尖端電池開發中心。6月22日,索尼在東京發布采用了橄欖石磷酸鐵鋰電池的全新儲能模塊,率先實現兼顧長壽命和高安全性的鋰離子電池儲能模塊的商品化。與傳統氫電池相比,該產品充電效率更高,使用壽命一般長達10年以上。由于使用的是礦藏相對豐富的鐵,鐵鋰電池也減少了環境尤其是資源的負荷。
60多年的發展史里,索尼總是習慣于以先進技術能力贏得市場青睞,并因此獲得了“技術的索尼”的名頭。鶴田健志認為,與重工業或者能源化工企業相比,定位于“未來互聯網消費電子和娛樂巨頭”的索尼,最重要的任務是減少生產制造環節和消費者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但他同時強調,索尼并非要不惜代價的開發超越現實的產品,而是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進行相應開發。
在鶴田健志看來,今后消費者對于產品環保程度的關注將達到與產品質量同等的地位。企業流于形式的作秀不可能獲得外界的認可。“人們不但會關注企業設立了怎樣的環保目標,還要關注它的具體實施措施,以及最終能不能實現這個目標。”他說,“索尼希望成為趨勢領先者,同時在行業中樹立一個成功的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