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通過更換電池來解決電動汽車能源供應問題的新模式,目前在杭州完成實驗。這種“換電”方式將彌補“充電”耗時長的短板,成為解決電動汽車“充電難”的新方式。
在剛剛落成的杭州首座全功能電動汽車充電站看到,這種可更換式電池盒,約兩臺電腦主機箱大小,配備了專門的接插口。在一輛被改裝的汽車行李箱里,操作人員僅用了3分鐘左右就裝好了4塊電池,這輛汽車隨即駛離。
在杭州市日前召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座談會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黃坤明表示,杭州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目前,杭州已投產和正在建設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有10家,總投資50多億元。如果這些企業全部建成投產,每年可以生產2.5萬輛新能源汽車。
同時,隨著充電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的推進,以及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給予財政補貼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陸續出臺,預計到2012年,杭州實際投入使用的新能源汽車將達到3000輛。
談及電動汽車較難推廣的原因,杭州市電力局的專家表示,除去價格因素,充電不方便是一個主要原因。
目前的充電方式存在兩個“短板”:一是充電時間長,一般汽車充電要超過1個小時,如果想短時間充電,則對電池損害較大;二是停車環境有限。“普通汽車只要加上油就開走了,而電動汽車則需要長時間充電,城市里很難找到那么大一片場地專供充電車輛長時間停放。”
“而通過‘換電’方式則可解決電動汽車充電難題,目前,該方案已趨于成熟。”這位專家表示。“將來,電池生產商可以把不同性能的電池放在這個盒子里,采用標準接插件和汽車連接,更換很方便,也有利于用戶自由選擇不同質量的電池。”
杭州市電力局分管副局長蔡信說,杭州市正在探索汽車充電網絡建設模式。在充電設施推進過程中,亟待突破的難題就是切實可行地解決杭州市汽車充電服務網絡布點。
據業內人士分析,電池設計數據一般在200公里至400公里,最高時速100公里至150公里,實際情況只能達到設計預想的三分之二左右。根據市場保有量計算,要求至少每25公里就要建一個充電站。
就此,杭州市電力局提出的設想是,利用超市、體育場館、公共停車場等資源,設立充電樁作為補充,完成電池的充電;在營業區域內,可以在住宅小區或商場的停車場里實現電池的配送和更換,只要停車場提供一個集裝箱大小的場地即可。未來,這種模式將構成低成本、廣覆蓋、強功能的電池能源供應基礎設施網絡。
目前,杭州已建立10座充電站和2個充電柱,主要服務專業車輛。今年,杭州還將建設一個大型充電站、5個中小型充電站、50個至100個電池更換服務網點和130個充電樁,主要服務對象為社會車輛。按照電力部門的規劃,5年之內要投入大約5億元,建設電動汽車的配套設施,以滿足5000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目前,杭州市政府計劃將電動汽車產業培育成戰略與支柱產業,以此帶動杭州低碳城市的發展。杭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杭州市政府將委托杭州市電力局起草杭州市示范性汽車充電服務網絡布點規劃,并將方案納入城市規劃中,統籌兼顧、綜合布局,構建起杭州市汽車充電服務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