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落幕的北京國際車展上,純電動汽車大放異彩,在全部參展的90多輛新能源汽車中占據了半壁江山。5月3日,德國啟動了“國家電動汽車計劃”,計劃在未來10年讓行駛在路上的電動汽車達100萬輛,相當于每45輛汽車中就有1輛是電動汽車。
一時間,幾乎所有的潮流指向都預示著,純電動汽車將主導我們未來的生活。那么,純電動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
南京和揚州是我省最先“嘗鮮”的兩個純電動公交車試點城市。今年1月30日,南京首批三輛純電動公交車正式上路,負責線路由中山陵至邁皋橋的“游1”線路,如今已經運行超過了120天。5日,記者從邁皋橋電動公交充電站獲悉,“游1”線三輛電動公交每天都上路“服役”,目前運營狀況良好,全長22公里的路程,充一次電基本上能跑2個來回。
同樣是純電動公交車,揚州“50路”公交線上的三輛公交車卻遭遇了尷尬。昨日,記者從揚州公交總公司運營科技部了解到,4月20日開通試運營的3輛純電動公交車目前已經被迫停運。“一天下來要跑250公里,但純電動公交車充一次電最多只能走80公里左右,遠不能滿足一天運營要求。”據業內人士透露,考慮到載客數量和空調用電等影響,純電動公交在實際運行上往往偏低于設計里程。
當初,純電動公交車以低碳環保、行駛同樣路程電費只有油費一半的優點,吸引了公交公司的眼球。如今,迥異的命運,不得不讓人對電動公交在當下的前途重新做一番審視。
最新調查顯示,我省目前有新能源汽車企業31家,其中9家整車研發制造企業正在開發的新能源汽車有11款。但純電動汽車要想上路,還面臨造價較高、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等瓶頸。揚州凱爾斯曼公司董事長李順祥就表示:“最大的瓶頸在電動轎車充電難,城區沒有一定數量的充電站。”此外,只有進入《國家機動車產業目錄》才允許上牌,而目前該《目錄》里還沒有電動汽車這個項目,所以電動汽車還無法上牌。已經投入運營的純電動公交車,掛的也是特批的臨時牌照。
“我們正在考慮學習以色列的先進技術,用直接更換電池的方法來提高純電動公交車的效率。” 南京供電公司新聞中心主任王文天說。據悉,公交車運行到充電站之后直接更換車內的電池組,既可以避免較長的充電時間,也可以避開高峰充電時間以節省成本。但關鍵在于充電站的分布要達到一定要求。而“十二五”期間,南京供電公司將建成30座電動汽車充電站和100個以上充電樁。
作為生產企業,如何在現有狀況下找到自己的市場至關重要。為了生存,一些電動汽車生產企業選擇了“打出去、走回來”的策略。“先通過在歐美等一些國家取得認證,走出口的途徑銷售,然后在適當的時機回到國內的市場。”南京嘉遠電動車船制造有限公司企業發展部的劉洪經理說。
日前,江蘇省發改委在其網站上公布了《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綱要(2009—2012年)》,計劃至2012年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整車生產能力達6萬輛。也許到那時,我們能夠在路上看到更多的電動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