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如今已經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如何利用風險投資資本推動低碳經濟在我國的發展呢?人們眾說紛紜,態度不一。而北京高新技術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孝紅對此也有著自己的看法與見解。
劉孝紅在接受采訪中對記者表示:“在全球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基于中國高能耗、高排放的嚴峻現實,以發展低碳經濟為引擎的產業結構調整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向。節能、環保、可再生能源相關的低碳項目早已為創投業所青睞。中國創業板的推出,更是加快了創投業參與節能、環保、可再生能源項目發展的熱情。”
劉孝紅說:“在創業板推出之前,許多節能、環保、可再生能源相關的低碳項目主要是選擇海外上市。以太陽能電池項目為例,創業板推出之前,絕大部分太陽能電池龍頭公司均選擇在納斯達克、紐約、倫敦交易所上市,如無錫尚德、中國英利、常州天合等,國內只有拓日新能等少數公司是專門做太陽能電池的。” 但這種狀況很快就將改變。國家對低碳經濟的日益重視和創業板的推出,為創投業參與低碳經濟投資提供了堅強的動力。根據報道,“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提交的與“低碳”有關的議案、提案占總量的10%左右。而代表、委員們有關投身“低碳”的事例更是不計其數。
從事創投實際工作的劉孝紅表示:“目前,很多創投公司將自己的投資領域定位在節能、環保新能源行業,更有先知先覺者已賺得盆滿缽滿。例如中比基金和上海聯創投資金風科技,中比基金創投創造了50多倍退出的神話,上海聯創投資賺了3個億。在二級市場上,低碳概念也很受投資者的追捧.。前期“三安光電”屢創新高,最近,榮信股份、思源電氣等“智能電網”板塊表現強勢,也反映了市場對低碳經濟概念的認同。”
“以我們公司為例,我們是京能集團的控股子公司,大力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是集團未來的發展方向。實際上,京能集團在這方面已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目前,集團公司風電裝機容量達200多萬千瓦,在全國排名第6位,依托集團背景,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電池發電,鋰電池儲能技術,節能、環保在電力行業的推廣應用等都是集團發展的重點。”劉孝紅如是說。
劉孝紅透露:“京能集團正準備在延慶建設一個大型光伏發電產業基地,我們北京高新創投力爭成為集團發展新能源、低碳經濟的排頭兵,將節能、環保、新能源科技及服務定位為公司投資重點。”
據記者了解,2009年12月,延慶與京能集團等8家新能源領軍企業及科研院所,簽下了總額為40多億元的6個新能源項目投資協議,涉及風電場、太陽能光伏電場、太陽能光伏電池與設備制造、風電葉片檢測等。預計到2010年底,延慶縣僅新能源發電項目的產能,就將達到300兆瓦以上。
(編輯全球電池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