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普天海油等充電設施供應商提出主打“換電池”模式,可能會顛覆汽車行業一直倡導的插電式新能源汽車研發模式,以及到目前為止取得的產業化成果。換電池與插充式的能量供給方式有沒有矛盾?換電池會不會給汽車企業帶來嚴重困擾?
電網公司主打“換電池”
在電動汽車充電站逐漸走入老百姓生活之時,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普天海油卻紛紛提出建設換電站的計劃。
據相關媒體報道,在日前召開的國家電網2011年工作會議上,國家電網總經理劉振亞介紹,國家電網已確定以換電為主、插充為輔、統一配送的商業運營模式。國家電網將盡快通過國家對公司充換電站建設模式和技術標準的鑒定認證,在經營區域內推廣應用。今年將完成北京、杭州、天津、合肥、南昌等城市的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
據劉振亞介紹,電動汽車的電池由電站提供,賣汽車的不用收電池錢,買車的不付電池錢只付電費。充電池內安裝有芯片,國家電網將通過芯片了解到汽車的位置,以及汽車還有多少電量,從而提醒司機是否要充電,以及附近充電站的位置。充換電站將在夜間用電低谷時段對換下來的電池進行集中充電。新電池會用在電動汽車上,而舊電池則會用到儲電站上作為儲能裝置,最后回收翻新再利用。
近日,南方5省電力供應商———南方電網公司,也明確表態:他們更傾向于電動汽車充、換電的商業運營模式,以更換電池為主、快慢充為輔;倡導在政府的主導下,電池生產廠家出臺相關技術標準,南方電網出臺支撐電動汽車產業化的綜合服務體系。
欲搶占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市場的普天海油公司,一開始就倡導、推廣換電池模式,通過電池組儲能,晚上電力波谷時儲能,白天再把儲能器中的電銷售掉。普天海油原相關負責人、電動車商業模式資深研究學者謝子聰接受專訪時曾用“20字方針”來概括這種換電池為主的商業模式,即:裸車銷售、電池租賃、充換兼容、智能管理、刷卡消費。這20字的前8個字,代表目前基礎條件下,解決目前的電池消耗快、整車價格高、使用不方便、電池維護難等問題的方法;中間8個字“充換兼容、智能管理”,代表了這個模式的配套技術體系和工裝設備的路線;最后4個字表示這個模式從消費者到生產企業再到配套服務企業形成共贏的一種保障。據記者了解,在杭州,普天海油和中海油聯合投資上億元,已經開始了換電模式的試點運營。
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東北電網有限公司名譽總工程師黃其勵向記者介紹,目前,國家電網正在研究電動汽車更換電池充電、電池生產等相關標準,“十二五”期間將公布實施。
黃其勵認為,現在的這種充電模式對用戶來說不方便操作、耗時長,所以現在國家電網正在研究汽車充電、換電池的方案及相關標準,但這首先需要國家出臺相關的統一標準,預計在“十二五”期間肯定能出臺。
黃其勵說,電動汽車換電池很簡單,對于汽車用戶來說,只需要把原來的電池卸下來,把充滿電的電池再裝上就行,1分鐘之內就能換好。對于充電站來說,這些電池可統一進行充電,充電的時間也能掌握,可在夜晚用電低谷的時候充電。此外,這些電池還可實現智能充放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