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股鋰電熱不僅吸引了國內企業的關注,外資也紛紛涌進中國開設工廠,分食鋰電池產業“蛋糕”。澳大利亞銀河資源公司近日宣布,將投入1.34億澳元在江蘇張家港市建設一家中國最大的碳酸鋰工廠,預計今年底開始調試,明年年產1.7萬噸含量99.5%以上的電池級碳酸鋰。
“此前,銀河資源主要運營的是上游的鋰礦項目,但中國市場潛力巨大,而且碳酸鋰行業是越做下游越有空間,因此我們以后將會向下游產業鏈延伸。”銀河資源公司新聞發言人稱,今年一系列“血鉛”事件的出現,讓傳統的鉛蓄電池行業面臨大范圍整改,也為鋰電池帶來更多機會。據悉,銀河資源的工廠尚未開始生產,就已經落實了承銷協議。這其中包括日本三菱集團代理的5000噸/年,也包括中國13家主要電池材料商的1.2萬噸/年。
緊隨其后的是日本鋰電池生產商松下公司。該公司計劃把日本的8家鋰電池工廠壓縮到4家,把產能轉移到中國,明年投資7.2億美元在蘇州建設新的鋰電池工廠,并用3—4年時間將在華生產比例從目前的10%—20%提升至50%。
美國威能公司也開始在中國布局,現已在蘇州成立了兩家公司,只生產電池成品,且其產品基本是用于對國外高端客戶的出口。
產業布局向西延伸
隨著競爭的加劇,我國鋰電池產業的轉移和融合的趨勢也漸趨明顯。
有專家指出,未來,我國鋰電池產業空間將演變產業梯度轉移趨勢。上游的鋰電池材料產業更多的集中在東部地區,高端鋰電池材料“門檻”較高,北京、江蘇、上海等智力密集型東部區域將繼續保持壟斷地位,由于內地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電芯組裝等勞動密集型環節將逐步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2010年,中國鋰電池市場規模達到276.1億元,較2009年增長37.9%。從產量上來看,2010年中國鋰電池產量達到36.7億塊,同比增長33.9%。
從2010年中國鋰電池產值分布可以看出,鋰電池產業主要集中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唐地區。同時,由于鋰電池的產業鏈向上游延伸到了鋰礦資源,因此江西宜春、四川阿壩、青海和西藏等鋰礦資源豐富的地區,具備了發展鋰電池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這些地區紛紛提出了適合于自身條件的鋰電池產業發展思路。
鋰離子動力電池成為升級方向,產業將向傳統汽車城市匯集。產業鏈各方多采取合資合作的方式,其中最典型的模式為“汽車整車廠+鋰電池廠商”和“汽車零部件廠商+鋰電池廠商”。北京、長春、天津、上海、合肥、廣東等汽車城市將成為未來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重點布局的城市。
推廣信息
